跨时代群体的必修知识

Information & news
图片
导语
图片

在《跨时代群体的机遇和挑战》文中,给跨时代群体的概念是指出生在1970-2000年间,并有劳动能力的人员。

在《跨时代群体的现状分析》文中,将跨时代群体分为七类人员,分别对每类人员的跨界现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跨时代群体需要掌握哪些跨时代的基础知识?包括通用的和专用的。通用指的是各类人员都需要掌握的,如什么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等;专用指各类人员的职业不同,需要掌握所从事职业必备的专业知识,专用知识因人员类别而异,如政府人员需要掌握公务员的有关知识。

跨时代基础知识普及的重要性,类似于传统的基础教育,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了方便介绍,更重要的是为了方便大众理解应用,分通用基础知识和专用基础知识两大部分,包括七类人员必备的专用知识是什么、怎么获得,分别做简单介绍,期望能发挥抛砖引玉作用。



一、通用基础知识
以下所有定义或概念,均采用自百度百科,或在百度百科的基础上完善而成,按推出的时间的大致顺序编排罗列,并进行简单对比分析,方便大家阅读查看和理解。所选名词,都是近期得到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包括电子化与信息化,互联网与网络化,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自动化与智能化,智能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字化,网络平台与平台化,网络生态系统与需求说明书,数字孪生与元宇宙。


电子化与信息化:

电子化(electronization)是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信息为对象和内容,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以达到信息传播和高效率的信息利用的目的。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互联网与网络化:

互联网(internet)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联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结构。

网络化(networking)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器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器及各类电子终端设备互联起来,按照一定的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达到所有用户都可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料的目的。

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consumption internet)是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应用形式,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需求而生的互联网类型。

消费互联网的本质是个人虚拟化,增强个人生活体验,让生活变得更方便、更快捷,但服务范围有局限性,提供个性娱乐为主要方式,未触动消费者的本质生活。

消费互联网具有媒体属性和产业属性,以“眼球经济”为主,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和有效信息的提供来获得流量,从而通过流量变现的形式吸引投资商,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生产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工业互联网不是互联网在工业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既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应用模式,将重塑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或业态,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降本、增效、提质、绿色和安全。

自动化与智能化: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作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

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是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

智能化(intellectualized intelligentize)是事物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动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属性。是指使对象具备灵敏准确的感知功能、正确的思维与判断功能,以及行之有效的执行功能而进行的工作。智能一般具有感知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学习和自适应能力,以及行为决策能力四个方面的能力。

智能与人工智能:

智能(intelligence)是智力和能力的总称。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的思维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人工智能区别:智能是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自动化只是能够按照已经制定的程序工作,没有自我判断能力。自动化常常处理结构化数据,智能化往往处理半结构化数据,人可以处理非结构化数据。自动化强调执行能力,智能化强调分析能力。

自动化是机器、设备和仪器能全部自动地按规定的要求和既定的程序进行生产,人只需要确定控制的要求和程序,不用直接操作。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即按照人的思维进行自动操作。

自动化意指用机器代替人完成工作任务,人工智能指让机器能像人那样认知、思考和学习,即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

自动化应归属于信息化,作为信息化生产力的一部分。智能化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控制,来实现达到的目的,但是信息化远远不是智能化的目标。

大数据与数字化:

大数据(big data)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或5V特点: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低价值密度(Value)、真实性(Veracity)。

数字化(digitization)是指将任何连续变化的输入如图画的线条或声音信号转化为一串分离的单元,在计算机中用0和1表示。

网络平台与平台化:

网络平台(network platform)是指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各种各类网络服务支持系统和网络服务活动。是一种“基础设施”,为各业务模块提供操作系统,具有连接、开放、平衡、去中心化四大特性。

平台化是基于产业全链数字化相连而提供的端到端的优质体验和差异化服务,保持运营的效率和灵活性,同时降低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与摩擦成本。

网络生态系统与需求说明书:

网络生态系统(network ecosystem)是由网络主体与网络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虚拟”生态系统。

网络生态系统由“网络环境”和“主体群落”两部分组成,前者是网络生态系统的基础,包括构建网络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也可以说是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的组合;后者是作用于网络环境中的行为主体,针对性、意识性及目的性是主体群落的行为特征。“主体群落”包括个人主体和机构主体。

需求说明书(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即软件需求说明书(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又称软件规格说明书,是分析员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完成的文档,是软件需求分析的最终结果。

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软件人员与用户之间事实上的技术合同说明、作为软件人员下一步进行设计和编码的基础、作为测试和验收的依据。主要包括引言、任务概述、需求规定(如功能需求、设计要求和限制、信息流和界面)、运行环境规定(如测试准则和质量保证)和附录等内容。要求完整、一致、精确、无二义性、简明、易懂、可验证、可修改、可跟踪。

数字孪生与元宇宙: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是综合运用感知、计算、建模等信息技术,通过软件定义,对物理空间描述、诊断、预测、决策,进而实现物理空间与赛博空间的交互映射。

元宇宙(metaverse)是人成为数字化身进行交互的沉浸数字环境,是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补充融合共存,是互联网发展一个新阶段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次互联网生态的革命。


二、专用基础知识

专用基础知识指各类人员必须掌握或了解的知识,不同职业需掌握和理解的程度也不同,可进一步细分。下面就七类人员需要的基础知识,分别就其掌握和了解的程度与方式做介绍。至于各类人员需要掌握和了解的具体知识,由于本文篇幅所限,需要各类人员参考所介绍方式去自主学习实践。

专家

之所以称为专家,就是因为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包括不同的角度、深度和广度。有专注分子结构研究的化学家,有专注市场规律研究的经济学家,有专注理论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也有专注应用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等等。

无论从事哪个方向的专家,想要跟上这次跨时代的脚步,都需要知道如何将自己的专业工作,搬到线上重新构造一个数字孪生体,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实现对线下的管控。知道不等于都会做,也不是一个人能胜任的,需要跨界团队的协作,个人作为其中的一员,主要负责自己擅长部分的工作。

首先要在国家和行业需要的方向上做选择,就现阶段而言,工作重点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四大应用场景:面向工业现场的生产过程优化,面向企业运营的管理角色优化,面向社会化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其次要在关键技术上做选择,就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而言,涉及七大关键技术:数据集成和边缘计算、IaaS层技术、平台使能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工业数据建模与分析技术、应用开发和微服务技术、安全技术。尤其是卡脖子技术,要作为重要且紧急的任务来对待,如芯片的国产化。

第三还要有前瞻性,开发未来领先的技术,提前着手基础理论的研究。华为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可作为学习的榜样。也有芯片开发滞后的失败教训,可引以为戒。

企业家

企业家需要知道通用基础知识,具有组建并领导跨界团队的能力,能担当首席产品官的职责,了解如何将所从事的业务搬到线上重新构造一个数字孪生体,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实现对线下的管控。

其中,比较容易的是通用基础知识的学习,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投入足够的精力就可以学会。组建跨界团队比一般的团队组建难,可以责令人力部门负责完成。更难的是领导跨界团队,能与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沟通,并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首席产品官的知识学习不难,难在做上,即知易行难。了解虽然不是掌握,但涉及知识面广,需要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关键在于坚持。

就学而言,相信企业家都有此能力,也有坚持的毅力。最难的是如何领导跨界团队,除了拥有领导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外,以上需要知道和了解的必须全部做到,作为领导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找人代替理论上可行,现实中几乎不可行。主要原因是现实中几乎找不到这样的人才,能找的话往往是少之又少的企业家或创业中的小老板。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升级转型等于将线下的生产管理系统全部搬到线上并能互动,因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调动企业全体员工显然是企业一把手的职能,即企业升级是企业一把手工程。另外,国有企业不具优势,甚至没有可行性,主要原因是缺少试错机制和时间保障(会议应酬耗时多)。

未塑形人员

未塑形人员需要知道通用基础知识,了解如何将线下活动搬到线上重新构造一个数字孪生体,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实现对线下的管控,具有发现用户需求和个人兴趣点的能力,特别是对用户痛点的准确把握。若解决用户痛点与个人兴趣点一致更好,不一致的话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先,担当其中的一部分职责,并做深入学习和研究应用。

满足用户需求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在搞清楚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把用户需求表达出来,并与用户和团队内达成共识是第一要务,这是软件需求说明书书写和使用的技能。掌握该技能是平台化产品开发者和使用者必须具备的,只是有的人会写,有的人会看,有的人会用,有的人参与。掌握该技能是未塑形人员的首选。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难度不大;二是进入行业的入口;三是没有已塑形人员墨守成规之负担或牵挂。

问题是需求说明书的写法,目前还没有针对工业互联网的教科书。可以看到的是2016由国外专家写的《需求设计》,主要针对消费互联网的,已于2017年出版中文译本,到2018年就出了第6版。该书介绍了需求设计的六框设计模型,包括情景设计、集成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技术设计、数据库设计和实现六部分内容,没有考虑工业生产过程的远程管控内容,如化工和生物医药等产品的生产。

未塑形人员可学习《需求设计》的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生产的特点,做改进创新。我们进行了成功的探讨,增加需求设计、控制设计和增效设计三部分内容,发展成为九框设计模型。这里不做具体介绍,需要者进行系统学习和借鉴即可。

企业人

企业人需要知道通用基础知识,了解如何将线下活动搬到线上重新构造一个数字孪生体,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实现对线下的管控,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重新思考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生态位,在跨界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行持续深耕。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以上知道和了解的内容而言,需要系统研读几本书,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和数字孪生等方面。跨时代群体大部分都是骨干,在繁忙的工作中靠自我约束,抽时间系统学习这些书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坚持下来的不多。比较好的办法是加入到志同道合的团队中,团队所在公司(组织)有高的目标追求,和强有力的领导推动与制度保障,如一把手带头学,学习型组织制度化。

在学习型组织系统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痛点和生态位,按跨界人才拥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完善学习计划,并确保学以致用。即结合自己的工作,边干边学,积极主动担当跨界工作,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引领或紧跟时代发展的组织,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自代谢能力,不断有新鲜力量加入,发挥模范带头和帮带作用,不但可使“烟火”越来越旺,而且每个人都会得到更快的提升。

农民和农民工

农民和农民工需要了解通用基础知识,将线下活动搬到线上,并通过线上与线下互动,实现对线下管控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有哪些时代红利可以为我所用,怎么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进行持续提升。

了解上述知识的渠道有很多,如参加培训、网上查看、工作中学和向亲朋好友学习等,比较好的办法还是在做中学,关键要有这方面的意识。思想意识方面的普及教育工作是政府的职责,这方面的系统培训更不容易做,需要把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农民和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变成通俗易懂的教科书,并选用农民和农民工容易接受的方式,如方便查收和下载的网课。

解决意识问题后,有了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上述知识的方式渠道就不是问题了。关键是教材内容的编制,特别是如何将新的技术手段为我所用,以及更好地为我所用。我们不缺编制教材的人才,只要国家有关职能部门重视,就能引起社会上更多人的关注,组织资金力量很快就可实现。如俞敏洪发动老师带货,教会农民和农民工带货技能后,自己为自己带货会更真实有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人口腾挪速度和广度的增加,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农民和农民工逐渐从了解变成掌握上述知识,将自己打造成新一代的农民和农民工,服务于乡村振兴,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其他人员

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应用,包括通用和专用知识,学以致用。先学习借鉴以上几类人员的经验教训,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大胆的探索和尝试。要坚信,只要与时代共舞,前途就一片光明,否则必被时代淘汰。

特别是下岗人员,在原赛道上已经落伍了,是继续追赶超越,还是另辟捷径弯道超车,是首先要做出来的方向选择问题。显然,直接学习新知识技能,不但有了未来,更重要的是先学就有领先优势,下岗失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退休人员安置和人员结构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些人员不缺住房和生活必需品,他们缺少的是精神产品和陪伴服务。即不缺硬件缺软件,他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住房,在家养老也是大趋势。

新时代精神和陪伴服务产品的生产,如教老人玩网络游戏和网上购物,用机器人为晚年伴侣等,都是国家要做的社会保障工作,从市场调查研究和产品规划设计,到生产建设和运维服务,都需要跨时代群体共同努力来完成。


三、案例分享

为方便介绍和理解,选择本人亲自参与开发、生产和推广的产品,包括跨界团队打造、智能化设备开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推广相关案例通过所介绍案例,可以让大家进一步理解所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好地把握所需掌握和了解的程度与方式方法,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当然,由于个人的水平和从事工作所限,一定有不当之处,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跨界团队打造——需要领导率先垂范

我所在的公司是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初公司决定向互联网方向做升级转型。我作为领头人拥有了跨界知识,从理到工,再到经济管理和文,专业跨度涉及化学、环境工程、工商管理、环境社会发展和互联网五个专业。

其中、互联网专业是根据公司转型需要“进修+自学”的,自学内容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平台测试、边缘计算等。拥有这些知识,加上近三十年在行业内的经营管理经验,能与不同专业的人沟通,自封产品经理,带领小伙伴艰苦奋斗了9年,与行业内优势资源合作共赢,成功打造了“环境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于整个环境行业(环保+环卫)。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踩了无数的坑,经历几次失败,获取很多经验教训。其中,感触很深的是:平台建设需要跨界团队,跨界团队的打造必须领导带头。开始公司没有专业网络的人才,于是委托了一家知名网络公司,写需求说明书第一关我们就没做到位,开发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只是个管理软件,与我们想要的生产过程全生命周期管控差距甚远,这次开发以失败告终,教训是公司内必须有懂IT的人。

第二次就重新组织了一个团队,吸引IT专业人员进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环保和IT两类专业的人员沟通困难,不能完全听懂对方在说什么,这样需要明确以谁为主做决定,即以环保专业的为主还是以IT专业人员为主。结果仍然是以失败告终,学环保专业的人为主不行,搞IT专业的人为主也不行,给我们的教训是:需要既懂环保也懂IT的复合型人才为主带领团队。

但是很遗憾,当时找不到一个学环保专业同时又精通IT的人才,而且他要能够带团队、组团队,这样的人才的确找不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既然找不到同时懂这两个专业的人才,那我们能不能退一步:找一个懂一部分IT专业,或者是懂一部分环保专业,但是能够带团队、组团队的人才来继续做这个工作,即以管理为主来推动工作。

新问题又来了,让搞环保的与搞IT的两波人在一起顺畅的沟通、配合,变成了一个难题,甚至在同一个屋檐下互不来往,并出现互相抱怨的问题,工作进展缓慢。于是我下决心,自己培养复合型跨界人才,从写产品需求说明书开始。先找到这方面的教科书《产品需求设计》,要想快速地掌握这本书,靠我一个人讲速度跟不上,效果也难有保障。我采取的策略是让团队分工讲,每一位领导负责讲一章,等于逼着领导先学,不但要学,而且要学得很深入、理解得很到位,才能给大家讲。

大家勇敢地接受了我的建议,都分头去学自己负责的那一章。当然每一章之间是关联的,所以在学的过程中,大家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过程中,我们还采取了一些方法技巧,比如让学得快的先打个样。最终,我们坚持下来了,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就这样,可以说我们把《产品需求设计》这个教材自学完了,充分发挥了学习型组织的功效。学会之后,大家都分别按照这个书的要求,并结合开发产品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产品需求书。这个工作量有多大?超乎大家的想象,每一个团队写的产品需求书都是几万字,画的图都有几百张,图的种类,涉及到我们现在流行的脑图、操作流程图和点位图等。

这些图都是我们原来没有学过的,都是在这次“突击”的过程中学会的。这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迈出来之后,增强了大家的信心,感觉以后没有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每一位小伙伴都感觉自己实现了跨界,都成了一个跨界人才。这其中更不乏出色的“表率”,其中一位小伙伴是环保专业的硕士,她主动提出向大数据方向转型,我们给她各方面的支持,包括信任、机会、试错和薪资等,她也不负众望顺利实现了转型。

有这样一个率先实现跨界转型的“成功案例”,给大家带了一个很好的头。现在我反过来想想,带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在需求书的设计过程中,走得快的作为榜样,后面跟进就容易得多。尽管这样,也有跟不上的,跨界的确是比较难的,几年过来,可以说是前赴后继,也是大浪淘沙。现阶段我们要想实现工业物联网战略转型,没有跨界人才是不可能的,对跨界人才的需求可以说十分迫切。

智能化设备开发——需要工艺主导型跨界团队

工艺主导型指的是开发团队中,工艺技术人员发挥主导作用。智能化设备的开发过程,也经历了很多次失败。按开发团队中发挥主导作用人员的专业不同,大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电器和自动化专业人员为主,可以做到与工艺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在借鉴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来了SGADA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和远程的可视化与操控。在向智能化方向升级的过程中,没有IT和数据分析专业配合,加之网络平台也没建成,开发工作暂告一个段落。

第二阶段以机械专业人员为主,仍然是以上两个原因,智能化开发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但了解到一些做机理模型开发的工作,网络平台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软硬件工作相互促进,开始由工艺人员主导,开发工作进入了第三阶段,借助平台建设的经验和力量,包括数据模型建设和数据分析,智能化开发有了实质性突破。以智能环保设备为例具体介绍如下:

图片

(点击查看大图了解详情

解决了每个设备的智能化后,设备连接平台和设备之间的连接暴露出新的问题:一、用户对核心和关键数据有保密需求;二、对设备连接模式标准有统一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需开发工业互联网的通用设备,重点是软件系统的开发,借鉴消费互联网开发出“微信”实现人的方便连接,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开发“微平台”实现设备与平台及其间的连接,标志开发工作进入通用产品开发的第三阶段。以环保设备的微平台为例具体介绍如下:

undefined

(点击查看大图了解详情)

通用产品“微平台”开发成功后,其它智能设备的开发,就变得容易了许多。每一个传统设备要变成智能的,在传统设备上增加与之相配套的微平台即可,每个设备的微平台中的核心内容是该设备的增效模型。新研发智能设备,直接把与之配套的微平台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将微平台的核心内容(如增效模型)嵌入到设备中。

理论上讲,有了微平台所有设备都可以比较方便地变成智能的,基本上不用改变原设备的主体架构,包括新生产的智能设备的主体架构基本上与传统设备相同。实际上,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已经成功开发了多种设备,如智慧园区、集团统管、智慧环卫、项目运维、智能产品认知等,接下来将有更多的智能产品出现,并可拓展到涉及各行各业,标志开发工作进入全面复制的第四阶段。以双碳数据认知为例具体介绍如下:

undefined

(点击查看大图了解详情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推广——需要生态伙伴共建共推

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比消费互联网复杂得多,涉及各种化学、生物和物理等变化,以及全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需要有行业垂直深耕经验的人(一般超过10年),与IT人员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每个人同每个企业一样,都不是万能的,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全产业链和整个行业的网络化,是一个企业和一个团队所不能及的,需各个细分行业中和产业链各个环节上企业合作完成。类似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生态共建需要分工合作,我们构建的Eiiplat环境产业互联网平台(简称E平台),采用“大平台+子平台+微平台”建设与推广模式,子中心在大平台上链接,微平台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并借助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监督指导,形成全产业链生产过程管控的协同生态系统。由大平台主导者发起,主动担当行业平台建设前期开发和后期统筹服务工作,联合各细分行业先进的子平台主导者作为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平台的建设与推广(简称共建共推)。

处理好生态伙伴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首先明确的是生态伙伴之间是“利益+事业”共同体,逐渐发展成命运共同体,不会出现平台上主体僧多粥少的局限。按工业互联网平均增效是20%以上,同时考虑环境产业较其它产业起步晚、基础差,产业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生产的精细化程度不高,有更大的增效空间,乐观估计在30%左右。也就是说环境产业互联网平台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与其它产业融合后,可实现产业链的闭环,未来增效是没有边界的,能满足生态伙伴长期发展的需求。

生态伙伴的利益来自于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平台所有主体都以用户为中心,以共创和共享新价值为原则,将分增效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即只分新增加的收益。并提前明确数据的权属,所有权归数据的生产者,按贡献大小分配增效,是将来避免纠纷和风险,并让经营结果能持续的根本办法。分配比例可参考行规,用户:平台=7:3。应用程序开发者享受平台基础功能服务,分享为用户带来的增效收益,让更多用户和应用程序开发者参与平台建设。

生态伙伴之间的利益分配遵守责权利对等原则,主体之间的分工为:大平台主导者负责互联网平台架构及其核心内容建设和通用产品开发(微平台),子平台主导者提供平台架构和PaaS的持续升级服务,统筹平台建设标准,保障平台数据可互联互动,按贡献分享平台上所有收益。子平台,即细分领域SaaS应用平台,负责主导细分领域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为用户提供SaaS应用服务,并确保其先进性,分享为用户带来的增效收益。大平台与子平台之间利益分配,可参考大平台:子平台=3:7。

生态伙伴之间的合作,是在界定清楚平台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后,明确伙伴之间的合作是赋能关系,也有竞争的正激励作用,还有行业协会的监督指导作为保障,并配有动态的进出和升降机制,是一个健全和健康的生态组织机构。构建一个好的机制对平台建设至关重要,既能让发起者和共建者有积极性提前付出,用户愿意上平台,又能约束不良行为,吸引更多的用户、生态伙伴和应用程序开发者,来共同完成平台建设与推广,并能持续发展。

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平台建设和推广中的作用,既然平台是为行业服务的,就是行业组织重点关心和关注的,也是行业组织为行业内会员提供服务和支持的重要工具手段;平台是共建和共推的,要确保共同做事的公平合理性,需要有保持中立的第三方参与,发挥监督、平衡和引领作用,显然行业协会是最好的一个第三方选择。E平台就是在中国环境卫生协会的指导下完成的,并在建设和推广的过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监管作用,确保E平台健康持续发展,为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E平台的功能介绍并展示如下:

undefined

 

跨时代过程中,的确有很多工作需要提前谋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否则,不但会被动挨打,而且还会错失发展机遇。所有工作都要落到跨时代群体的身上,做好跨时代群体的职业规划和培训素材等公共用品设施的准备,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具体措施。

为了迎接时代变革,各国政府都要做相应的战略规划。规划的落实,不但需要解读,还需要对规划进行细分,落实到各行各业和各个层面与各个群体,分别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层层相扣,分步实施,全面推进,重在结果。

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早行动早受益,行动晚的话,不是能否跟上的问题,而是面临被时代淘汰的风险。期望通过本文介绍,引起大家的关注,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推动时代前进的行列。从观念意识的改进提升开始,积极主动弥补基础知识,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当然以上介绍只是一家之言,期望为推动时代发展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